大格局,強輸出,創造多渠道收入

互聯網的一切都是以內容作為核心,不論是文章、短視頻、網站、直播、商品,輸出的都是內容,所以說內容輸出是互聯網第一生產力。

 

自2012年起,由微信推出微信公眾號後,以文章內容換粉絲流量的公眾號,由於變現能力強,吸引了數以億計的創作者進駐,網絡開始進入自媒體時代。

 

在任何時候,不論是傳統媒介,如報紙、雜誌,如果你能生產優質內容,都能吸引足夠的讀者,例如當年倪匡寫衛斯理小說,一日可寫兩萬字,持續產出,一年收版稅都可以收取二百萬港元。

 

互聯網放大了讀者價值,收獲的不再是版稅,而是粉絲資源,一旦有了粉絲資源,就能具備變現能力。例如,你開辦一場講座,場地所限,現場最多有一百人,但放到互聯網,如抖音,那就可以以千萬級別用戶計算,有了用戶,變現方式就多得很,如廣告收入、帶貨等等。

 

然而,根據80/20法則,80%的人都沒有生產內容的能力。

 

憑著一腔熱誠開啟創作之路的人不少,但是,放棄的人也不少,時間一久,就沒有足夠的熱情,再繼續寫下去,或者發現並沒有想像中的回報,就沒有堅持下去。

 

通常有三大因素,令到一個人放棄:

 

第一:對自己要求太高,當產出的內容不如自己的理想的時候,覺得自己做不到,就會很容易灰心、放棄。

 

第二:產出得到的收穫太少,甚至是零,任何東西都是一樣,最初期的時候都不會見到回報,這是很正常的情況,要有長遠眼光,如果你總是太急功近利,一開始就要需要看到收穫的話,任何事情都做不成,做不長。

 

第三:不願主動分享,寧願自肥,然而,主動分享是一種人生大格局,學到甚麼東西,或得到甚麼秘訣,當你主動分享出來,就輸出了價值,結果就收獲了粉絲。站在讀者角度來說,讀者獲得了價值,就會以不同形式支持你,包括留言、金錢回報等等,貢獻了用戶的價值,事實上,彼此是一種等價交換,很多人並未洞悉這一互聯網思維核心,以為藏私才是對自己最好,殊不知,最大的自私是無私。

 

真真正正站在用戶角度,持續提供價值,最終堅持下來,才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。